2022-04-18 13:56:00
作者:萱小蕾
图:网络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看看你周围那些混得比较好的人,他们是不是都有一个特征:没什么动静。
这里的动静可以指网络上,也可以是现实中的朋友圈。
除非他们的事业工作必须要利用网络或朋友圈来散播,否则他们就像消失了一样。
当然,他们若是成功到一定程度,这些散播的工作也不会由他们自己来完成,自然有专门的人去替他们做。
那么他们的日常必备状态会是什么样的呢?如果你去观察,你会发现,他们有一个通用的“招式”,或者说一个日常心性,那就是一个字:静。
这个静,是他们真的喜欢静,不是刻意或被迫不发声。
他们可能没什么朋友,因为喜欢独处,一个人时最自在最享受,也可能很充实很忙碌,无暇虚度。
你身边可能也有很多人表现出了肉眼可见的浮躁,比如拿着手机不断刷小视频,或是不断找人聊天,找人出来喝酒玩乐或是打游戏,反正就是很难一个人呆着,随时随地觉得无聊,觉得空虚寂寞冷。
然而那些厉害的人,他们压根没有时间无聊,也从来不会觉得一个人时很痛苦。
他们享受和需要独处,比如会静心读书,静心看一个小众冷门的电影,静心做一个手工,静心做一顿饭。
反正就是那种“当下做什么就享受什么”的状态,不会人在这里,心在别处。不会做着这样,想着那样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内心是静的,不会随时随地一堆杂念,理不清,剪还乱。
这样的人,多半是冷静的,理性的,淡定的,从容的,同时也是有智慧的。
因为人能静下来,便能更有效率,更能发挥潜力或能力。
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不要什么,有清楚的人生信条或沉迷,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热爱,所以内心笃定,不管当下困苦还是艰辛,都可以接纳并从中找到乐趣,找到收获。
所以他们即使有一时的不顺利,有坎坷,也能平静安静地去解决去处理去面对。
能修炼出这样的云淡风轻,安安静静,其实很不容易。
因为每个人每天可能都要遇到许多繁琐复杂的人事,能做到不动怒没脾气很不容易,能做到不惊不惧不忧也不容易。
静不下来的人,很容易看这个人那件事都不顺眼,从而即使没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气他,他都能想出一堆昨天前天从前的事来生气或烦忧,也可能脑补出一堆还没发生的事来担忧害怕操心。
总是想东想西,也就不可能静下来。总是情绪起伏,也就很容易被外事外物点燃。
你劝他们别想那么多,他们还会说:“怎么可能不想,事情就在那里。”
这个说法也很奇怪,你想这件事可以解决问题吗?若是能,那就想,想到了就去办。重点是要想办法,不是想着怎么得了怎么这么烦。那样就叫想多了,想多了自然也就不安静了。
一颗心上上下下,起起伏伏,整个人也就各种不舒服,日子或时间对他来说也就很煎熬。
这样的时候应该刻意去觉察,去发现,看看自己想的是“情绪”,还是想的“办法”。
若只是前者,那就提醒自己停下来,没有意义,只会让自己更难受。只要让自己难受,就是得不偿失。
明确了这一点,该想不该想的,也就很容易区分。
懂得区分,还要实施,不要被杂念控制,想些没用的,浪费了时间,也对不起自己的心情。
刻意去练习“静”这个行为,不是非要表现在行为上,而是要做到即使身在闹中心也是静的。
比如有些人可能会去静坐,这当然是好事,是对的路线,关键是他们静坐只是代表没去做别的事,心里依旧还是杂念层出压不住,这样的坐就只是形式上的。
真正静的人,是即使处于喧嚣的人群中,他的心还是静的,是如如不动的。
要到这个境界,需要反复去训练自己,同时还要学习那些厉害角色的经验。
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人生逆境的,是如何应对烦忧恼事的,是如何做到平静如水的。
关于这个,我自己觉得,要静下来,首先还是要找到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去做,这样心里真的就装不下别的了,也没精力时间去想太多杂乱的人事,一心只惦记自己那个追求和爱好。
若这个爱好还能创造一些价值,能有一些收获,有一些惊喜,那心里就更踏实了。
这样的状态下,静下来也就容易,会觉得没心思也没必要去想那些没用的东西了。
那么,从现在开始,找到自己的信仰,或者一心去做自己热爱的事,从而让自己安心下来。
接着再习惯性地去静坐或放空自己的脑子和心思,啥也不想的去体会当下身体上的每一个感觉。
做到从内到外的静,人生也就能发生极大的转变,因为你静下来了,才能随时“听到”自己应该如何去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