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猫网

73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:王洪文2次点名许世友,许将茶杯狠狠一磕

2022-03-28 17:49:20

体育新闻 http://51juece.com/

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,基于张国焘同党争权带来的教训,毛主席提出:“共产党不争个人兵权,不要学张国焘。但要争党的兵权,争人民的兵权。”

后来,这一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被他形象地表述为“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,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”。

此后,毛主席就不断关注军队的内部状况和保持对军队领导权的思考,这也是1973年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历史因素。

导火索

张国焘的事发生后不久,毛主席就意识到,想要国家稳定,军队的领导班子必须保持对党和国家的团结和忠诚。

此时,军队需要一个领导人,毛主席便把目光转向叶剑英。叶剑英为人忠厚,很少树敌,在军队中德高望重。他出面领导军队的话,很难受到别人的异议。

同时,王洪文成了毛主席重点培养的对象。他是工人出身,后来又去当了兵;他的性格温和,不太容易得罪人,可以充当两派之间的缓冲桥梁。

邓小平在动荡时期过去后,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,他再次受到毛主席的重用。邓小平依靠自己强硬的政治手段,完美处理了美中关系,并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开始了对军队的领导。

1973年春天,在周总理等人的努力下,邓小平恢复了其党内组织活动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。同年8月,在中共“十大”会议上,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委员。

时值1973年中,毛主席想到了,在全军11大军区中,多数司令都在同一个地方待了超过10年乃至20年。想必,他们已经在当地建立了相当完善的人际关系网。

他们身边的人都是老部下,所以在指派任务和下达命令时,这些人必然会思虑再三,因此工作时很容易受他人掣肘。此间种种问题,均不利于国家的军队稳定和国防安全。

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的过程中,毛主席主动和邓小平谈到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久久没有被调动的事情,并问他该怎么处理。

邓小平稍加思考,将自己面前的茶杯与毛主席面前的进行了对调,引得毛主席笑道:“好好,英雄所见略同。”

调令宣布

1973年12月12日,毛主席在政治局委员间召开了政治局会议。毛主席先是就“政治局不议政,军委不议军”的情况,狠狠批评了政治局和军委:“政治局要议政。军委要议军,不仅要议军,还要议政。”

他又说,“政治局不议政,军委不议军,以后改了吧。你们不改,我就开会,到这里来。我毫无办法,无非是开政治局会,跟你们吹一吹,当面讲。”

这场会议连续开了4天,内容基本围绕着大军区司令员如何调动一事展开。到后来,政治局委员们的思想基本统一,具体的对调方案也确定了下来。

12月15日,由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名发出秘密通知,将各大军区的负责同志接入了北京,参加会议。

12月20日那天,毛主席的书房里挤满了人,他们是从八大军区来的负责人,在这里接受军区调令。46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们,都正襟危坐,等着毛主席开始谈话。

“我一晚上没有睡着,想看看同志们。”此话一出,本来有些紧张的气氛瞬间被暖意冲淡。毛主席首先谈到朱德,称他是“我们的好司令,是红司令,不是黑司令。”

接着,他又和站在一旁的肖劲光、陈士榘、田维新和马宁4位高级将领握手聊天,询问他们最近的身体状况。

当问到第三位将领田维新时,毛主席话锋一转说:“田维新同志,你是哪里人?”接着又问他:“曹植埋在什么地方?”田维新虽不解其意,但还是回答说是鱼山。“左边的湖是什么湖?”田维新答:“要说湖,那离鱼山还远,是东平湖。”“总政治部就交给你负责了!”

田维新听闻一惊,他思考片刻后说:“德生同志走了,总政就我一个副主任了。让我继续留在总政工作是需要的,请主席委派主任。我资历和经验都不够,还请主席派个主任吧!”

毛主席根本不理会他的推辞,转头开始与空军司令员马宁握手谈话。

后来,毛主席开始向全体人员讲话,讲到一半,他问坐在前排的许世友,“我要你读的《红楼梦》,你读了没有?”

许世友说自己只读了一遍。毛主席立即摇头,“一遍不够,要读三遍。”

说完,他随口背出了《红楼梦》第一回中的一大段情节。当时毛主席已是80岁的老人了,还能将大段文字记得这么清楚,在场的将领无不在心里对他敬佩有加。

12月22日,毛主席正式宣布对调命令,他再次把这些司令员们集中在一起。会议开始后,毛主席有意让王洪文在将军们面前树立威信,就让他负责点名。

王洪文此时受主席之托,平日里又受到主席的重点照顾,未经思考,便大大咧咧点起了名。

当念到许世友的名字时,会场内无一人应答。王洪文向许世友看去,只见他脸色铁青,两只眼睛只死盯着天花板,并不理会自己。

早在1972年8月21日时,许世友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“只要周总理1个副主席就够了,或者只要3位老同志就够了。”他反对王洪文进入主席团。

两天后,在周总理主持的中央党政军直属机构及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会议中,总理传达了毛主席想要培养王洪文作为接班人的意向。

许世友也在会上多次插话,引得张春桥当面指责他,许世友还反问张春桥:“你有什么了不起?”

所以,当王洪文壮着胆子,再次念起许世友的名字时,许世友将自己的茶杯向茶几上狠狠一磕,发出了巨响。

此时,王洪文才如梦方醒,他涨红了脸,求助地看向毛主席。在目睹了这一切后,毛主席已经怒不可遏,他的脸迅速沉了下来,虽然没有说一句话,但给人的感觉是,他已经处在爆发边缘了。

周总理见现场的气氛太过僵硬,机智的他接过花名册,没有按照顺序,而是随意地点起了名:李德生、陈锡联、许世友……

这次,先前傲气十足的将军们瞬间没了气势,他们逐一向周总理应答。点完名后,周总理宣布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具体细节:

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;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;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;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。

在当时,中国有11个大军区,但只有其中8个军区的司令员被要求了对调,剩下的新疆军区、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的司令员均没有被调动。

在对调命令下达后,毛主席要求每位司令员必须在10天内到达新的工作岗位,且每人能带去的工作人员不得超过10名。

这次军队人事调动,不但在国内产生的影响重大,在国外也引起了巨大而广泛的关注。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罗兹曼指出:

“这是有意识地显示文官控制着国家政权。这样,许多司令员便离开了他们工作了20多年并建立了关系网的地区。这一命令是中国地方军事主义走向衰落的主要迹象。这次调动的规模之大表明,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,传统的势力已经被打破。”

邓小平对这次对调的评价是“很有必要”,他指出,“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,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,有个势力范围。”

毛主席知道林彪在得势时,与邓小平的关系并不密切。此次对调,军中的两个关键领导人——已被调往沈阳军区的李德生和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——都在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任过职,他们一定会听邓小平的派遣。

可以说,毛主席对于军队的领导和人才的选用都有着高瞻远瞩的见地。

文/羽昕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财猫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