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猫网

新股日报|微泰医疗

2022-03-09 10:54:31

  新股上市

  微泰医疗-B今日上市 一手中签率80.01% 最终定价30.5港元

  10月18日,微泰医疗-B(02235)配售结束。配售招股价27.7-31.15港元,最终定价30.5港元,每手3050港元。

  其中,公开配售申购人数14360人,一手中签率80.01%,认购倍数约6.79倍。

  国际配售申购人数未披露,认购倍数约4.9倍。

  新股消息

  万达商管终获证监会“小路条” 可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

  10月18日,万达商管已于10月11日获得证监会“小路条”,可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表格,正式开启港股上市路。

  经过8月20日接收材料、8月26日补正通知、10月9日接收补正材料,10月11日,关于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《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(包括普通股、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)审批》最终获得证监会受理。

  这意味着万达商管终于拿到了“小路条”,可以向港交所递交A1申请,进入在港IPO实质阶段。

  企业向证监会递交在境外上市申请材料并获取受理通知书,拿到受理函,业内俗称“小路条”,之后可向港交所递交 A1文件,证监会同时进行意见反馈,如果没问题,证监会会正式出具“H股发行批复”,业内俗称“大路条”。

  赴港上市前夕,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人队列也在逐渐明了,除了已获碧桂园投资之外,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者还包括互联网企业、产业投资、基金等机构,上市前已筹资约60亿美元。

  天润云通过港交所聆讯 为中国最大的公有云客户联络解决方案供应商

  据港交所10月18日披露,企业云服务提供商天润云股份有限公司(TI Cloud Inc。)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,中金公司(601995)为独家保荐人。

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,以2020年的收入计算,天润云是中国最大的部署于公有云的客户联络解决方案供应商,市场占有率达10.2%。根据同一消息来源,2020年,按收入计,部署于公有云的客户联络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人民币34亿元,分别占基于云的客户联络解决方案市场的37.6%及客户联络解决方案市场的24.5%。

  在财务方面。天润云的收入总额以9.9%的年复合增长率自2018年的人民币2.93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3.54亿元,其中97.1%及96.4% 为来自SaaS模式的经常性收入。公司的收入总额由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.65亿元增加26.9%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.09亿元,其中97.3%及91.3%产生自SaaS模式。

  公司的毛利润以7.3%的年复合增长率自2018年的人民币1.52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1.75亿元,并由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7933.3万元增加20.6%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570.8万元。

  公司的利润以10.3%的年复合增长率自2018年的人民币5769.5万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7016.7万元。公司于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溢利为人民币1618.4万元,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则为人民币3003.6万元。截至2020年12月31日,公司已经连续六年实现盈利。

  消息称锂矿勘探商Rock Tech Lithium计划美国IPO

  市场消息称,锂矿勘探商Rock Tech Lithium计划美国IPO,寻求在纳斯达克上市,从而为在德国的冶炼厂提供资金。

  WeWork预计约在10月20日在美国通过特殊目的公司上市

  美国共享办公营运商WeWork正加快推进公司的上市进程。

  今日有消息称,WeWork会在10月20日左右通过SPAC(特殊目的收购公司)上市交易,戴德梁行同意在共享办公营运商WeWork成功上市后,对WeWork投资1.5亿美元。对此,戴德梁行表示双方合作进度良好,但没有回应投资事宜。

  新股解读

  市场震荡回调下 此时上市的和誉-B是机会吗?

  10月15日,专注于小分子肿瘤疗法的和誉生物(2256.HK)登陆港交所,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在开盘下跌后逐渐稳步走高,截至最后收盘,和誉生物报12.40港元,距离发行价仅一步之遥。相较近期港股生物科技新股纷纷大幅破发,和誉生物上市首日的表现相当强势,这背后是否蕴藏着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?我们不妨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继续进行深入的探讨。

  港股医药板块震荡调整之后,创新药企的投资逻辑探讨

  港股医药板块整体调整已有三个月,主要由于前期涨幅过大,股价脱离基本面出现大幅溢价,加上今年受集采政策等影响,过度悲观的市场情绪主导下,医药板块持续下跌。在经历了近期的大幅调整之后,目前行业估值也已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。

  但从一级市场投资情绪来看,全球一级市场投融资热度不减,生物医药板块依旧维持着高景气度。据Wind数据显示,截至到2021第三季度,纳斯达克新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数量已经达到2020年全年的98%,这意味着,今年有很大机会创出新的记录。

  据数据显示,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,9月份以来,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超百亿元到医药生物板块。与此同时,国内公募基金也在调整中,小幅加仓医药股,医药板块的潜力已经重新得到各家资本及机构的关注和认可。

  例如,专注于投资医药行业的中欧基金经理葛兰,其管理的两支医药相关基金于近一个月均呈现上涨趋势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医药板块已逐渐稳定,开始反弹。

  作为公募基金界为数不多的医学博士,葛兰认为未来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长期存在,坚定看好医药板块。其中,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,创新药已站上时代风口,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
  然而现在国内越来越多Biotech公司进入创新药研发领域,重复拥挤的靶点和研发管线布局,日趋白热化的竞争都给国内Biotech公司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。

  因此,Biotech的投资逻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:

  第一,Biotech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尤为重要。专有的自主研发技术平台能够不断研发出新靶点、新机制,才是创新药企在行业里的立足之本,实现产品的持续迭代和发展,最终提升公司自身价值。

  第二, Biotech公司需要进行差异化管线布局,才能够在众多家创新药企中脱颖而出。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佳能带来公司产品治疗地位的独特性,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
  虽然现如今在创新药领域中,大分子生物药蓬勃发展,但小分子疗法仍是肿瘤治疗领域极其重要的手段。

  自2011年首个国产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埃克替尼上市以来,多个国产自主研发的小分子肿瘤药物也纷纷上市,大大提高了国内患者的药物可及性。随着技术平台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新靶点被发现,小分子领域仍有巨大的潜力待国内创新药企业去发掘。

  综上所述,在此背景下,在港股新上市的和誉生物,作为小分子领域深耕者的它,值得投资者关注。

  和誉生物:研发实力强劲,差异化产品布局

  作为今年第一家于港股上市的小分子生物科技公司,和誉生物自2016年成立以来,采取自主研发为主、外部合作进行呼应的方式,致力于研发创新且差异化的小分子肿瘤疗法,开发具有高潜力的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佳小分子药物。

  从和誉生物研发能力来看,公司拥有领先的靶点筛选机制,强劲的药物发现平台,涵盖发现及验证,以及药物发现和转化的全流程研究。目前公司已拥有68项在全球范围内发布的专利及116项待定专利申请,充分体现出和誉生物优异的研发实力。

  从和誉生物产品管线来看,公司有14个抗肿瘤候选药物,包括5个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,并已于全球四个国家及地区取得九项临床试验批准。

  据Frost&Sullivan数据显示,和誉生物拥有全球最大FGFR管线组合之一。其中,包括公司核心产品ABSK011及ABSK091在内的五款迭代FGFR候选药物,均为潜在的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小分子药物。公司从克服患者耐药性等多个角度,探索治疗多种FGFR相关肿瘤和其他疾病。

  此外,和誉生物与美国X4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同类首创ABSK081(Mavorixafor),是全球临床开发中唯一口服生物利用度好的CXCR4拮抗剂,用于治疗肿瘤和WHIM适应症(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原发性自身免疫缺陷疾病)。

  不难看出,和誉生物无论是在研发能力上,还是在产品管线的差异化布局上,以及核心产品的潜力,都较为契合当下Biotech的长期投资逻辑。

  接下来,选择一个好的投资节点或成为投资的关键。

  当前港股上主要业务为小分子肿瘤药物的Biotech企业,市值约落在80亿港元至100亿港元之间。而此次和誉生物发行市值为87.53亿港元,在当下港股医药环境市场情绪低迷的背景下,也属于相较合理的区间。

  从市场本身来说,港股的医药市场处于下行趋势已有一段时间,医药板块底部渐渐显现,已出现回暖趋势。据AiPO数据网显示,近期香港医药板块-B类公司整体平稳上涨。又例如,在小分子药物赛道中,诺诚健华-B于10月8日至10月15日一周内涨幅高达7.80%

  因此,在港股医药板块已有回暖态势下,和誉生物此时上市,或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

(文章来源:哈富资讯)

文章来源:哈富资讯
SEO优化 https://www.jinyaoyunwei.com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财猫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