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2-13 18:19:02
月17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。若干年后如果回头看,你也许会发现,这是一次绝对重磅的会议。
在这场会议中,“共同富裕”是最核心的话题。看看官方对“共同富裕”的定义——
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,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裕,不是少数人的富裕,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,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。
这已经不是中央今年第一次就“共同富裕”表态了。从今年1月至今,中央先后6次提到了“共同富裕”。6月高层下发的文件中更是指出,“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”。
从“先富带动后富”转向“共同富裕”,很明显,风向已经变了。
01共同富裕,财富分配
先看中央财经委员会在会议中的表态——
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,依法保护合法收入,合理调节过高收入,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。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,整顿收入分配秩序,坚决取缔非法收入。
意思很明显,就是管控高收入行业,整顿收入分配秩序。具体的措施暂时没提,目前还停留在表态阶段。
共同富裕的概念提出后,网上的传言很多,甚至有人将“年收入超过12万为高收入群体”的老谣言都搬了出来。
大众之所以对“共同富裕”的话题如此敏感,自然是因为共同富裕势必要涉及到财富资源的分配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,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构建初次分配、再分配、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。
初次分配,是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的分配方式,也就是工资;
而再分配,则是通过政府调节的分配方式,即税收、医保、转移支付;
至于三次分配,指的是个人出于自愿,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,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,针对的是高收入的富人们。
我们可以看出,这三者本质是不相悖的,在实践过程中处于互相交错、并行的状态。
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中提出“三次分配”,释放的信号相当明显,就是鼓励高收入企业、个人有社会担当,回报社会,先富带动后富。
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,在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下,税收方面肯定会有进一步的改革,方向包括:提高直接税比重,就是提高一些资产税的比重;完善相关税种,比如推进房地产税。
8月18日,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作《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》,明确提出:“健全地方税、直接税体系,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,配合做好增值税法、消费税法、关税法等立法审核工作。”
种种表态都意味着,房地产税距离落地,又近了一步!
02房地产税,增加成本
老百姓对房地产税的期待,跟居高不下的房价息息相关。
房地产税的出台,势必会为多套房的拥有者增加持有成本,届时,炒房客也会知难而退,楼市需求下降,高房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失去支撑。因此,不少房产观望者都对房地产税寄予厚望,认为它将是击碎楼市泡沫的“最后一颗子弹”。
在此期间,更有地产大佬为房地产税站队,例如套现逃顶受挫的潘石屹。他曾表示:“根据我个人粗浅的理解,房地产税出台一定会影响到房价,房屋空置率、房价都会降。”
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“共同富裕”的议题后,有关房地产税开征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。其中传得最广的一则消息就是上海房产税正式开征,甚至连具体税率都传得明明白白:4%。
事实上,这是一则旧闻了。上海房产税早在2011年就开始征收,它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房产税试点城市之一,另一个是重庆。这两座城市对于房产税的征收力度都是洒洒水,上海户籍人均免税60㎡,超过部分才征收房产税,并且只对新购住房进行征税。
如果你是在2011年政策发布之前买的房,那么无论你有多少套已有住房,都不会被纳入征收行列。另外,由于税率不高,炒房客也不怎么在乎这个房产税。
上海的房产税征收十年了,基本没有影响其房价的涨跌。
用上海的房产税来炒作,实在让站长无从吐槽。
事实上,房地产税的征收,对房价的抑制能力,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,它的重点还是在于增加地方财政。
除了一线城市,我国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地方财政都来源于土地出让金。但是,伴随着房地产市场滚雪球似的壮大,房子越盖越多,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步入存量房市场,土地逐渐卖不动。房地产税的征收,就是用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。
今年6月,财政部出台文件,重点提到“土地出让金划归国家税务机关统一征收”,其实就是摸底地方财政,为将来的房地产税铺路。
当然,房地产税一旦出台,总归是要增加房产持有成本的,对于房产买卖来说,是个利空消息,房价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下跌。但从长期来看,房产的持有成本增加,也会让购房者对买房更加谨慎,更倾向于选择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房产,避免购入三四线难以脱手的房产。
按照这个逻辑推演,楼市还会迎来进一步的分化。
长远来看,核心城市的房产依然会是个人的核心资产。
03结语
房价高涨,导致家庭生养成本过高,社会少子化还在进一步加剧。
在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后,8月20日,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获表决通过,除了明确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以外,还增加了“取消社会抚养费”“生育四孩或更多子女不再受罚”等内容。
这也意味着,我们实际上已经迎来了放开生育的时代。
高层表示,国家将采取财政、税收、保险、教育、住房、就业等支持措施,减轻家庭生育、养育、教育负担。
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中,高层更是强调——
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、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,畅通向上流动通道,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,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。
在“共同富裕”的宗旨下,人人都有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