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1-23 11:02:00
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在1955年,国家为所有功勋之人授予勋章和荣耀,除开最让人敬佩的十大将帅外,还有上千名的优秀将校也在授封之列,他们都是为中国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。在后期中国的建设过程中,这些人杰都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,或是坐镇军队守土安民,或是主持政务发展民生,出现了不少大器晚成的优秀人物。
今天我们要介绍的,就是其中一位开国少将,虽然在前期他声名不显,但在危急时刻却是挺身而出,后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,在职衔上甚至与叶帅不相上下。他叫做汪东兴,是开国少将中成就较高的一位。
汪东兴属于队伍中的青年一辈,1916年出生在江西戈阳,1931年加入共青团时才15岁,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。但他意志坚定,追随队伍一路参与了反围剿、长征以及东征、西征等战役。
当然,早期汪东兴因为年纪小,并没有直接负责正面作战,而是在队伍中负责卫生工作,从医护兵到野战医院政委,一直在医疗体系任职,直到1947年才迎来转折。当时在面临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大举进攻下,为了安全起见,中央作出了撤离延安的决定,一路转战陕北、东渡黄河。
当时的情况很危险,中央周围可用兵力少,敌人来势汹汹,我军只能利用有利地形不断拖延敌人进攻的脚步。也是在这一时期,汪东兴声名鹊起,他加入了中央的护卫部队,负责中央领导们的保卫工作。汪东兴聪明机敏,把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,保卫工作做得让人刮目相看,而且在王家湾、安塞等地方,成功利用少量警卫阻击了敌人,为此还获得中央的肯定和赞扬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汪东兴以之前的功绩被评为了少将,年仅39岁,也是属于少壮了。之后的汪东兴一直负责警卫工作,在罗部长的麾下任职,先后担任警卫局局长、公安部副部长,在维护治安以及保卫中央领导的工作上做得很出色。汪东兴也一直在这一职位上坚守了多年,被誉为“中南海管家”。
1965年他进入中央办公厅担任主任,而后一步步进入军队高层,牢牢守护了军队的安全。
在1976年,周总理、朱老总以及毛主席相继逝世,这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。时局也变得有些混乱,再加上当时一些有心分子的搅弄,一层乌云笼罩在头顶。在这一时期,汪东兴果断出手,和叶帅一起拨乱反正,扫清了障碍。
1977年,汪东兴进入政治局担任常委,同时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,开始发展起新中国。但在短短三年后,汪东兴就辞去了职务,将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了叶帅以及邓公,自此中国也随之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,迎来了经济的飞速增长。
而同时期,随他一起交还大权的还有四位干部,均是副国级,但毫不恋权,主动为国家发展让步。他们分别是陈锡联、吴德、陈永贵、纪登奎。
陈锡联是革命老将,在20岁时就担任了红军师长,建国后因功被授予上将军衔。在1976年,他被调入军委,但他深感自己能力自历,比起叶帅等老一辈还需要学习,就辞去了这一职务。在1980年,国家恢复稳定后,他就慢慢从副总理的位置上退了下来。
吴德在抗日以及解放时期负责的是政务工作,在新中国成立后接连调任唐山、平原、天津等地担任市长或市委书记等职,在地方治理作出了卓越贡献。他曾担任过两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,1980年,他也从北京军区政委等职位上退了下来。
陈永贵被称为“农民副总理”,在建国后才开始大放异彩,因为农业工作做得出色,他从普通农民升任为副总理。但是在1980年,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风靡全国后,陈永贵感到自己能力有限,渐渐力不从心,于是辞去了副总理职务回归到地方。
纪登奎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大放光彩,从地区的宣传部长到书记再到副总理,一路青云直上,但是在1980年,他追随汪东兴,辞去了副总理职务。
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治理方式,汪东兴等人能够激流勇退,毫不恋权,将国家交托给可以引领新时代的人物,他们的胸怀是值得钦佩的。也正是因为这些老一辈的无私付出,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繁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