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猫网

蒋士云到底有多美,能让张学良一生情迷:红颜一世,风华绝代

2021-12-19 09:55:18

2000年6月22日,赵四小姐赵一荻病逝。张学良握着她的手久久不肯松开,他神思恍惚地一遍遍呼唤着她的小名,场面令人动容。

失去了赵四小姐的陪伴,张学良一向硬朗的身体迅速垮掉。一年之后,他亦追随而去,俩人合葬在美国夏威夷。

赵四小姐从16岁私奔张学良,到88岁离世,她用了漫长一生陪伴张学良,期间不惜牺牲人生自由数十载。这样一见钟情、患难与共、生同衾、死同穴的故事,令无数痴男怨女感动:“我又相信爱情了。”

但又有多少人知道,张学良在解除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活之后,第一时间想到的,却是去美国纽约找他旧日的情人,另一个四小姐,蒋四小姐蒋士云。

张学良罔顾重病在身的夫人赵一荻多次阻拦,执意放飞自我,在蒋四小姐家里一住就是整整三个月。直到赵一荻几次三番亲自上门提人后,方才恋恋不舍地归去。

这个蒋四小姐到底是何方人物,能令90高龄的张学良在解禁之后第一时间去看她、也能令赵一荻不相信自己与张学良相濡以沫72年的感情?

张学良曾经说:“平生无憾事,唯一好女人。”作为与周恩来、汪精卫、梅兰芳并列的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,张学良生得英俊潇洒、风流倜傥。加上他是手握东三省政军大权的少帅,是民国陆海空副司令,也是陆军一级上将。

如此少年英雄,令多少红粉佳人一见误终身。

张学良的青年和老年

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不无得意地谈到,他平生几乎没有主动追求过女人,都是各色美女前赴后继、主动追求于他,且一旦沾上就再也离不开。要不是年纪大了,他还打算想出一本教年轻人谈恋爱的秘笈来。

张学良此话还真没有水分,那时确实有很多女人对他一见倾心。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媳如是,墨索里尼的女儿亦如是;赵四小姐如是,蒋四小姐亦如是。

蒋四小姐本名蒋士云,与赵一荻同龄,都是1912年生人,都是家中排行第四的女儿。甚至,她们认识张学良的时间和方式都差不多:都是在正值妙龄的时候,在某次社交宴会上。

蒋士云

区别在于,这两个怀春少女在面对意中人发出的来奉天(沈阳)游玩的邀约时,她们的反应不同。

赵一荻毫不犹豫地为爱私奔,她放弃了一切,甚至不惜与家里脱离关系;而蒋士云却迟疑了,她思虑再三,还是决定先完成在法国的学业。

毕竟,她当初让张学良最惊艳的、在一众美女中突出重围的,是她会说两门外语。宴会上,与张学良用别人听不懂的外语情话绵绵,那份愉悦让她相信才学的重要性。

可是等到蒋士云一年之后重返国内,坐上前往奉天的列车去追随张学良时,她发现,已经迟了。

张学良15岁就成了亲,有一个原配太太于凤至,蒋士云是知道的,她可以不要名分、屈居于下。但她没想到,张学良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同样不计名分的女秘书赵一荻,并且赵一荻已经为他生了个儿子。

作为世家女儿、江南才女,蒋士云觉得,屈居于凤至之下已是她的底线,若再屈居赵一荻之下,断然无法接受,她当即挥剑斩断情丝。

一段情缘就此终结。只能怪,这一年的留学,知识改变命运啊。

心灰意冷的蒋士云再度出国,她化悲愤为动力,继续求学,重新开始新生活,用时间和距离来治疗情伤。这期间偶尔收到张学良的书信,她都不再回复。

其实,失恋的痛苦并不在失恋本身,而在于青黄不接。

在罗马,蒋士云邂逅了贝祖诒。贝家和蒋家一样,都是苏州名门,俩人此前在国内也曾见过数次。贝祖诒在中国银行担任要职,与发妻庄氏生了6个孩子(其中一个儿子就是日后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),生活美满。可惜好景不长,庄氏因病去世。

中年丧妻的贝祖诒意志消沉,趁着出欧洲考察银行业务的机会来散心。就这样偶遇了同样来治疗情伤的蒋士云。

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一个是悼亡之殇、一个是失恋之痛,俩人同病相怜、惺惺相惜。两颗受伤的心相互慰藉,竟然荡起了爱的漪涟。这一年蒋士云刚满20岁,贝祖诒已40岁,他最大的孩子只比蒋士云小两岁。

贝祖诒毕竟年长太多,又有6个子女,而蒋士云正值青春,芳名远播,更别说从来继母难当。蒋家父母非常不赞成女儿的选择,世俗也不看好这对恋情。

但蒋士云毅然冲破家庭和世俗的层层阻扰,她一口应允了贝祖诒的求婚,从此变成贝太太。

蒋士云与贝祖诒

蒋士云的传奇之处,并不在于她的情史,而是在于她刚毅的的性格:敢爱敢恨,敢做敢当,一生都在驾驭着自己的人生。

贝祖诒称不上大富大贵,但在民国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里,也算保全了一家人的安稳富足。俩人婚后生了一个女儿,生活平静祥和,直到1982年贝祖诒病逝。

蒋士云回忆说:“贝先生和少帅有一点很相同:口才好,会讲话,有风趣,爱说笑话,爱热闹。”

即使放下少帅另寻良人,她依然能从对方身上看到少帅的影子,少帅在她心中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。

其实早在1936年西安事变、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时,蒋士云就曾组织各方力量积极营救。要知道,那时很多世家大族为避免受到牵连,都选择了明哲保身、冷漠旁观。

蒋士云一介女流,却如此仗义,即使最终徒劳无获,亦然显得难能可贵。

最后,蒋士云托丈夫贝祖诒的关系,从秘密渠道去了浙江奉化雪窦山关押张学良的地方,见了他一面。虽无力助他逃出牢笼,软语宽慰一番也是好的。

自此一别经年。后来张学良被转移到台湾幽禁,67岁的蒋士云又不辞劳苦、专程从美国坐飞机去台北探望78岁的他。

爱情也好,友情也罢,在蒋士云眼里,“少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,为人豪爽,重承诺,讲信义。……我认为,张将军是那种可以终身引为朋友的人!我很佩服他这个人!”

常言道锦上添花易,雪中送炭难。这两次的见面对于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来说,直如一缕阳光照射心房、温暖一生。也就不怪乎他在解除幽禁、获准出国之后,就第一时间去看她。

蒋介石在去世前,曾告诫儿子蒋经国不要“放虎归山”,蒋经国一直铭记在心。等到1988年蒋经国也去世了,已是耄耋之年的张学良,才终于得以走出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阴影。

1991年,90岁的张学良带着79岁的赵一荻获准离开台湾,前往美国探亲。在旧金山待了几天之后,张学良撇下重病在身的赵一荻,兴致勃勃前往纽约,开始他此行最重要的行程——会见他的女朋友蒋士云。彼时贝祖诒已去世,贝太太蒋士云一个人独居在曼哈顿花园。

贝太太对张学良的拜访非常重视。她看到,当年那个叱咤风云、意气风发的得少帅不见了,只剩下被多年幽禁生活侵袭的消磨、委屈、失意、颠折。她决定为他做点什么,让他重新感知到人生的乐趣。

于是,她制定了周密的行程表,化身他的私人秘书,与他出入成双,丝毫不顾忌旁人异样的目光。

她陪着张学良从纽约到华盛顿,体验国外的自由新生活,看跑马、赌博、打麻将,去教堂做礼拜;为他举办盛大的寿宴,会见东北军耆旧、东北同乡会,招待学界名人,回答记者,广泛深入地接触社会各界。

张学良原本只想静悄悄地来看望老朋友,并没打算参加公开的活动。但面对贝太太的热心策划与张罗,他也欣然领受了,他非常信任贝太太。

现在,他不再是那个孤独了半生的老头子,而是余威尚存的将军。他每天都兴致高昂、容光焕发,玩得乐不思蜀。

这是自1937年被幽禁以来,他最感到自由的三个月:既没有便衣特务的跟踪盯梢;也摆脱了赵四出于关心和爱护的约束限制,他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,率性而为,无拘无束。

一位心理学家说过,要想知道一个人爱不爱你,就看他和你在一起时,有没有活力,开不开心。

张学良后来回忆时,不止一次地说,在纽约的这三个月,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。

他对《张学良口述历史》的作者唐德刚说道,“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,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,而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朋友,我的最爱在纽约。”

关于最爱,有两种说法,因为当时宋美龄也在纽约。但多数说法指的是蒋士云,蒋士云本人也并不否认。曾有记者直白地问过她:“少帅曾多次表示,他最爱的人在纽约,就是您吧?”贝夫人羞涩一笑:“随他怎么说,随他怎么说。”

这场热闹非凡的世纪之约以赵四小姐的再三登门亲自提人而结束。赵四带走了张学良,也掐断了张学良与贝太太之间的电话联络。从此,俩人同住美国也无缘再见。

毕竟对赵四小姐来说,张学良就是她人生的全部。她为他私奔,为他抛弃父母、抛弃儿子,为他舍弃大半生自由时光,细心守护和陪伴他度过漫长幽禁岁月,以此换来他的忠诚。

而这样的“忠诚”仍然摇摇欲坠,直至八十高龄还得为他吃醋、担心他出轨。

那些赵四小姐最温暖的时光,却是张学良最不想回忆的过往。他说:“我的生命在36岁时就结束了”。

赵四小姐也承认,如果不是那段幽禁岁月,她和张学良或许早就分开了。

相比起来,蒋士云是幸运的,她安稳富足了一生。当初要不是赵一荻捷足先登,此后漫长幽禁岁月里,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,也许就是她了。

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,离开张学良确实是个明智之举:她获得了一个安稳富足的家庭,逃过了一场无妄之灾,并且成为了少帅心头永远的朱砂痣。

或者,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。

.END.

【文|司马出门】

【编辑|丹尼尔李】

【排版|毛毛雨】


汉河电缆 http://www.bfdianlan.com/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财猫网版权所有